30秒風險評估 攝腺癌諮詢地圖
守護腺在 生活不攝限

你是否有頻尿、夜尿或解尿不順的困擾?在台灣,因對症狀認知不足,攝護腺癌患者平均延遲6個月才就醫 1 ,常錯過黃金治療期。有症狀時,及早檢查與治療,能有效延長存活期,並提升生活品質,為健康加一道防線!

形象圖 - 愛不攝腺網站
男⾔之隱不輕忽

認識攝護腺癌

攝護腺是男性⽣殖系統的重要器官,主要功能是製造和儲存前列腺液,並在射精時成為精液的⼀部分。攝護腺癌是發⽣在攝護腺的惡性腫瘤,通常起源於前列腺的腺體細胞。

根據⺠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,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發⽣率中排名第五位,死亡率則位居第六 2 。這種癌症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,早期症狀不明顯,經常被忽略。隨著病情進展,可能出現頻尿、夜尿、排尿困難或尿液排不乾淨等問題;若癌細胞轉移⾄⾻骼,還可能引起背部與臀部疼痛。

由於多數患者將這些症狀誤認為是年齡⽼化的正常現象,往往延誤就醫。及早檢測與診斷是治療攝護腺癌的關鍵,現在就透過30秒攝護腺⾵險⾃評,了解⾃⼰的健康狀況,守護未來的每⼀天!

30秒攝護腺⾵險⾃評

透過30秒的簡單測評,讓您及早了解⾵險,做好預防!

1您的年紀區間?
2您的直系親屬(如⽗親或 兄弟)是否有攝護腺癌病史?
3您是⿊⼈或混⾎⿊⼈嗎?

提醒您:本網站⾃我評估結果僅供參考,內容僅可幫助您了解相關病因,但無法取代醫師⾯對⾯的診斷,本網站無法為⺠眾

對內容之應⽤負責。如有問題,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以獲得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建議。

本測驗內容參考⾃Prostate Cancer UK, Risk Checker, https://prostatecanceruk.org/risk-checker 由優活改編。

檢查名稱 PSA(攝護腺特異抗原)血液檢測 DRE(肛門指診) 攝護腺超音波檢查 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攝影 攝護腺切片檢查
檢查方式 透過抽血檢查血液中 PSA 指數 醫師以手指觸診攝護腺,檢查是否有硬塊或異常 經直腸超音波檢查攝護腺形態與大小,可檢查攝護腺的體積及是否有異常回音、鈣化程度等,可以協助判斷是否有惡性的可能 針對攝護腺異常進行更進一步的影像檢查,提供腫瘤分期判讀 經由直腸在超音波或磁振造影下,用針取出一小部分攝護腺組織檢體,送病理做詳細的檢查
檢查名稱 檢查方式
PSA(攝護腺特異抗原)血液檢測 透過抽血檢查血液中 PSA 指數
DRE(肛門指診) 醫師以手指觸診攝護腺,檢查是否有硬塊或異常
攝護腺超音波檢查 經直腸超音波檢查攝護腺形態與大小,可檢查攝護腺的體積及是否有異常回音、鈣化程度等,可以協助判斷是否有惡性的可能
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攝影 針對攝護腺異常進行更進一步的影像檢查,提供腫瘤分期判讀
攝護腺切片檢查 經由直腸在超音波或磁振造影下,用針取出一小部分攝護腺組織檢體,送病理做詳細的檢查
1主動告知家族病史
若家族中有攝護腺癌或乳癌病史,請主動與醫師分享,有助於醫師評估您的風險
2記錄症狀與變化
詳細記錄近期的排尿狀況(如頻尿、夜尿、解尿困難)或其他不適,作為醫師診斷的參考
3配合醫師安排檢查
了解各種檢查方式(如PSA、肛門指診、超音波檢查),並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檢查選擇
4放鬆心情,安心求診
攝護腺檢查是安全且常規的檢查項目,保持輕鬆心情有助於檢查更順利進行

攝護腺癌臨床分期

第⼀期

通常無症狀,意外切⽚發現,腫瘤侷限在攝護腺內

第二期

觸診或血液篩檢可發現異常,但仍侷限在攝護腺內

第三期

癌症侵犯到攝護腺周圍的組織,可能出現泌尿道相關症狀

第四期

癌症已經轉移,侵犯淋巴結、骨頭或其他的器官

治療選擇簡介

早期局部病灶 / ⽣化數值復發
中期⾮轉移性去勢抗性 / 轉移性去勢敏感
晚期轉移性去勢抗性
症狀輕微
症狀明顯

攜⼿決策,共同對抗疾病

什麼是醫病共享決策?

醫病共享決策(Shared Decision Making, SDM)是⼀種以病患為中⼼的治療模式,醫師與病患透過充分溝通,共同選擇最適合病患需求與價值觀的治療⽅案。

醫療⼈員 提出各種不同選項之實證資料包括個選項的好處、傷害
病⼈ 提出個⼈重要的偏好和價值觀
醫病溝通討論,達成共識
資料來源
  1. Akakura, K. et al. 2020. BJU international, 126, 38-45.
  2. Taiwan Cancer Registry report, 2021
  3. Prostate Cancer UK
  4.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
  5. 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
  6. 臺灣楓城泌尿學會
點選五星評價
支持優活製作更多實用衛教內容!